Navigation

    Dev BBS for PRESSone & Mixin project
    • Register
    • Login
    • Search
    • Categories
    • Recent
    • Tags
    • Popular
    • Users
    • Groups
    1. Home
    2. 四爷
    四
    • Continue chat with 四爷
    • Start new chat with 四爷
    • Flag Profile
    • Block User
    • Profile
    • Following
    • Followers
    • Topics
    • Posts
    • Best
    • Groups
    Save
    Saving

    四爷

    @四爷

    6
    Reputation
    54
    Posts
    707
    Profile views
    0
    Followers
    0
    Following
    Joined Last Online

    四爷 Follow

    Posts made by 四爷

    • 比特币是一种可自动执行的社会契约

      转自:orangefans 橙皮书 2018-12-27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i7f6enZ9goeENYoR1J-xg

      社会契约的演进包含社会体制的形成,契约执行,执行偏离以及崩溃四个过程。传统的社会契约由中央集权机构来执行,权力的集中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导致执行偏离共识,最终机构可能会被推翻。

      对应到比特币,社会契约就是所谓的共识。比特币是一种以技术加持的更好的共识执行方法,比特币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共识的价值,但它并不能改变共识。比特币技术层面的分叉对应的是社会契约的分裂,作者认为社会契约的分裂非常少见,理论上新分叉的比特币毫无价值,因此分叉并不会影响比特币对共识的执行。

      事实上,分叉往往与经济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分叉后的加密币并非毫无价值。作者所推演的是一个终极形态,抑或是推演中有未及之处,这是本文留给我们的思考空间。
      法币是一种社会契约:人民赋予国家对货币供应和其他重要职能的控制权。反过来,国家利用这种权力来管理经济,重新分配财富和打击犯罪。可能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比特币也是通过社会契约来实现的。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理论从一个思想实验开始:它假设一种人们无法忍受的、充满暴力的自然状态。在改善自身状况的愿望的驱使下,他们聚集在一起并集体同意赋予国家权力来保护他们。每个人都放弃了一些自由(比如偷窃,谋杀等),而国家则被授予制定法律,执行法律和保护人民免受暴力的权力。

      这个理论并不仅仅只适用于人民与国家的关系。我们可以将相同的思想实验应用于经济领域。当足够多的人对“以物易物”这种经济模式不满意时,他们可以集体同意使用金钱、信贷或其他东西来提高交易性能。

      货币化和信贷化的过程是不知不觉的,这个过程的发生基于每个人都有一个想要的结果,如果一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想要的结果相同,我们可以将这个结果称为“谢林点”或社会契约。

      在整个历史中,控制货币的政府以各种方式滥用权力,比如没收账户,阻止某些人或团体进行交易,超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有时甚至是恶性通货膨胀。每当政府滥用权力时,人们就会减少对货币这一社会契约的信任。于是他们倒退回商品货币协议,在这个协议里人们保留了大部分利益,如拥有共同的交换媒介,存储价值和账户单位,避免了最严重的问题,如政府滥用。

      法币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教训:社会机构越庞大、越有价值,人们就越想控制它。

      然而,商品货币契约的问题在于它同样不稳定。以黄金为例,由于实物黄金不易分割,移动和存储,于是人们以黄金为锚发明了纸币。人们用纸币进行交易,这样实物黄金就不用再移动。由于纸币很容易生产,因此必须有一个值得信赖的中央政党来监督它的发行。从这里开始,政府只需再往前走一小步就可以将纸币的价值与基础商品(比如黄金)分离,再次建立法币系统。

      这里有一个宝贵的教训:人们确实处于一个糟糕的境地,也确实想改变它,由此产生的社会契约执行者只能尽可能强大。因为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机构来执行它,契约就会失去人民的信任而崩溃。

      比特币:一种新的社会体制

      比特币的核心就是社会契约及其规则。社会契约理论可以用来回答一些关于比特币的基本问题:
      比特币为什么会出现?

      谁决定了它的属性?

      谁在控制它?

      一个严重的协议漏洞会毁掉比特币吗?

      首先我们来看比特币的规则。当中本聪发明比特币时,他没有发明新的社会契约。中本聪做了另一件事:他利用技术解决了过去实践中的很多问题,以一种新的更好的方式运行现在的社会契约。他设置了以下规则:
      每笔花费都必须经过拥有者签名(防止被没收)

      任何人都可以在无需授权的情况下交易并存储比特币(抵制审查)

      比特币总额为2100万枚,按已确定的计划发行(抗通货膨胀)

      所有用户都可以验证比特币的规则(防伪)

      法币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教训:社会机构越庞大、越有价值,人们就越想控制它。因此这个机构需要稳定安全,而只有拥有强大权力的国家才能为其提供保护。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护会变成控制,然后变成滥用。当这个社会机构对人们不再有利,它就会被一个新机构所取代,这个循环又会重新开始。

      中本聪试图以两种方式打破这种恶性循环:首先,比特币的安全不依靠强大的中央政党(如政府),它创造了一个超级竞争市场为自己提供安全保护,将安全转变为商品,将安全提供商(矿工)转变为没有权势的生产商。其次,中本聪为这些竞争的安全提供商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在任何特定时间就谁拥有什么达成共识。

      比特币协议将社会契约的执行自动化,比特币的规则由社会契约形成的共识确定。它们是共生的,缺少其中任意一个都不完整。社会契约及其规则是比特币的核心,而协议层第一次让它们可以强制执行,使社会契约更可信。

      将比特币看作一个由技术赋能、可自动执行的社会契约有很多好处。它有助于我们理解有关比特币的哲学问题。比如:

      谁可以改变比特币的规则?

      在社会契约层面,合约的规则不断得到确定和重新协商。比特币协议只是实现了将它们自动化执行。当许多人在电脑上运行比特币协议时(可以理解为他们使用相同的语言),比特币才成为一个网络。

      只要遵循与其他人相同的规则就会留在网络中。如果我在本地计算机上单方面改变比特币的规则,不会影响网络的其余部分,而我将会被网络排除在外,因为我和网络无法通信。

      改变比特币规则的唯一方法是提出新的社会契约。每个此类提案都必须由网络中的其他人自愿接受,只有当有足够多的人主动执行新的提案时,它才成为规则。让数百万人达成一致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有争议的提案永远无法获得广泛的社会共识,因此它们会被自动淘汰。这就是为什么比特币网络可以以反映其成员愿望的方式进行升级,但同时对抵御错误方向时是具有弹性的。

      软件漏洞会毁掉比特币吗?

      2018年9月,最主流的比特币协议中出现了一个漏洞。该漏洞让网络可能遭受两种攻击:一个是攻击者可以关闭其他人的比特币客户端,让他们不能继续运行协议执行规则,再一个是可能实施双花攻击。

      比特币开发人员通过升级版协议快速修复了这个漏洞。虽然这个漏洞被及时发现并且未被攻击者利用,但却让一些人产生疑问:这个漏洞有多大的破坏力?如果被人利用,比特币是否会发生通货膨胀,这将显著降低人们对它的信任。

      社会契约理论对此可以予以坚决的否定。比特币的规则是在社会契约层上制定的,软件只是将它自动化。社会契约和协议层有分歧的时候,协议层永远是错误的一方。协议层执行契约规则一时的失效对契约本身没有永久的影响。

      比特币本身没有价值,价值完全来源于社会契约层。

      通过重构区块链修正潜在的漏洞来消除攻击者所造成的伤害,此举会让比特币分叉,分叉后的两个网络一个带有漏洞,一个没有漏洞,拥有各自的加密币。比特币所有者在两个网络中拥有相同数量的加密币,而这两种加密币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市场。

      在这里,重点是要知道比特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不过是分布式账本中的一个数字。它的价值完全源于社会契约层。因此,赢得社会共识的加密币将更被市场认可,拥有更大的价值。甚至可能所有经济价值都会转移到漏洞被修补的新网络。

      当比特币协议成功将社会契约规则自动化时,这两个层是同步的。当软件没有做到同步时,社会契约会为它指引方向。最近发生的这个漏洞不会是最后一个,社会契约理论让我们坚信漏洞可能会出现,但并不会威胁到比特币的社会制度。

      比特币分叉是否会危及“无通胀”这个规则?

      另一个著名的哲学问题围绕“分叉”这个概念。比特币的协议是开源的,任何人都可以复制并更改协议,这被称为“分叉”。但是,如前所述,这些更改仅针对协议层,而不是社会契约层。如果不先改变社会契约层的规则,新分叉的比特币的唯一结果就被网络驱逐。

      如果你想分叉比特币,又不想让新分叉的网络立即死亡,你必须首先让社会契约分叉。你需要尽可能多地说服网络中的人,让他们与你一起更新规则。这种分叉很少,也很难实现,因为它们需要数以千计的人跟随,有点类似总统竞选活动。

      同样,关键是要知道加密币的所有价值都源于社会共识,它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协议分叉并不等于社会契约分叉,因此我们默认新加密币毫无价值。社会契约本身极少分裂的情况下(比如比特币现金从比特币中分离出来),你最终会得到两个较弱的社会契约——相比旧的契约,分叉后的两个网络的追随者都更少。

      广义的货币和比特币都可以看作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契约。比特币也不是新契约,它只是契约的新实现方式,这个契约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与之前的尝试相比,比特币的实现方式有一个显著的改进,在于它为自己的安全创造了一个超级竞争市场。比特币的社会契约层和协议层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的关系使我们能够稍许理解规则变更,分叉或协议漏洞等概念。(完)

      本文翻译改编自“Unpacking Bitcoin’s Social Contract”

      原文链接:https://medium.com/s/story/bitcoins-social-contract-1f8b05ee24a9?sk=27e8cf65d45c46ffae1466ce2ac31b48

      作者:Hasu
      翻译:方栗

      posted in Tech Chit Chat 技术话题闲聊版
      四
      四爷
    • RE: 巴比特专访霍炬:中文社区第一批传播比特币的人,如今怎么理解区块链?

      @八师

      巴比特确实挺厉害的。提的这个问题,恰恰是我最关心的:一个新项目起来非常困难,比如现在大家用微信公众号,然后它平台上已经有足够的用户,我沉淀的用户已经有这么多了,我有什么动力再去换一个新的平台?霍炬回答的也很透彻啊:满足了一部分人一个强烈的不可替代的需求,从这样一批用户开始逐渐扩大。

      posted in PRS project status | PRS项目进展
      四
      四爷
    • RE: 巴比特专访霍炬:中文社区第一批传播比特币的人,如今怎么理解区块链?

      这篇访谈中提到,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发布过一个流程图,还挺实用。对于一个技术,比如区块链,有一个产品要判断是不是伪需求,就能用这个流程来判断。

      posted in PRS project status | PRS项目进展
      四
      四爷
    • 51%攻击是熊市中压垮非主流PoW币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最近几天,ETC被51%攻击双花的事闹得沸沸扬扬。

      这是否表明那些非主流POW币,尤其是项目方的算力不占主导地位,而且很容易被租赁算力挖矿的币,非常危险。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此类事件发生?

      ps:怎么评价ETC的这次51%攻击双花事件造成的影响?

      posted in Tech Chit Chat 技术话题闲聊版
      四
      四爷
    • 币不只会分叉,还能合并——逆天的想法给币圈重回牛市

      本文已通过PRESSone合约购买授权许可(非排他性)。这篇文章的 PRESS.one 签名,点击查看阅读原文。

      第0章 引言

      币越来越多,很多是一个币变两个分裂出来的。人世间,宇宙里,万事万物,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是果的因,果是因的果。有分裂,就有合并。币既然可以分裂,也应该可以合并。

      两条链合并成一条链,两个币变成一个币,这个想法是不是很逆天?

      第1章 币分裂的类似于公司资产拆分

      一条区块链分裂了,比如BTC分裂成BTC和BCH,币的数量从2100万个币,变成了两个2100万,BTC和BCH分别都是2100万。BCH在2018年11月份也一样分裂成了2100万个BCH和2100万个BSV。

      币的分裂,整个生态会从三个层面来分裂。

      第一个是开发者会分裂。BTC和BCH的分裂,就是两波开发者分家了,各干各的了。

      第二个是企业等生态会分裂。比如有些交易所会同时支持两个分裂币,也有些交易所只会支持其中一个分裂币。有些钱包商只支持其中一个,另外一些则是支持另一个。也有可能两个都下架。

      有些应用也是这样,可能只支持其中一条链。这一次BCH的分裂就是这样,BCH分裂成BCH和BSV。原来的BCH上的二层协议虫洞,就支持分裂后的BCH。原来的BCH大应用,yours.org,现在就只支持BSV。

      第三个层面是用户的分裂。币分裂后,用户会自动分到两份分裂币。有些用户会双持,有些用户会卖其一,有些用户会两个都卖。

      链的分裂,和现在的公司拆分是一样的。

      原公司的股票,一分为二。原公司有1亿股,拆分后,变成两个1亿股。原股东都各分一份。

      公司的员工也会分裂;和公司合作的供应商也会分裂;公司的用户也会分裂。

      第2章 公司合并

      公司可以拆分,也可以合并;同样的币也可以拆分,也应该可以合并。

      公司合并的流程和操作已经是相当完善,也是非常复杂的。

      从股票这个角度来看,公司合并可以有现金合并和换股合并。现金合并就是A公司的收购B公司,A公司将B公司股东手上的所有股份用现金的方式买下来,直接将B公司全部Cash Out,B公司的股票就消失掉了。

      换股合并就是"1股A公司+x*1股B公司=1股AB公司”。x是一个比例因子,可以等于1,也可以其他。

      从员工角度来看,原本两家公司的员工变成了一家公司了。供应商也一样,原来的供应商变成了向一家合并后的公司供货。用户也一样哦。这些都好理解。

      第3章 币合并

      既然币可以分裂,当然也应该可以合并。

      比如BCH现在分裂成BCH和BSV,两条链,区块高度也不一样了,累积工作量也不一样了,里面打包历史交易也不一样,有可能合并成一条链吗?

      因为币都是去中心化地分布在各个用户手上。这和股票是不一样的,股票是中心化地登记在公司的账本上,股票的合并改个名字就好了。币可不是改外名字就行的。

      举例来说明,可以这么办。最重要的是技术上怎么做,和政治上怎么做。

      现在假设A链和B链潜在想合并。

      第一步,让生态最重要的那些节点统一思想。比如开发者,矿工,交易所,大应用,持币大户,大家开会讨论,要不要合并。要使用办法来和尽可能和更多的社区生态节点和成员达成统一意见。

      第二步,制定技术合并策略。

      一种方式是A链做一个硬分叉,将B链所有的币在A链未来特定的高度上设计一个“合并AB链创世块”,将所有B链地址上有余额的按1:1分配出一个x*A币(x是兑换比例因子,可以是1,也可以是其他数字)。所有第一步的节点都转移到硬分叉后的A链,放弃B链和原A链。为了描述方便,我先将合并后的币叫AB币。

      所有不同意合并的人也可以继续运行原A链和B链,成为另外的两个币,通过市场竞争来完成各种财产的继承特别是冠名权。

      只要给市场留够足够的时间来反应,在交易所可以形成一个二级市场,让A币/AB币,B币/AB币,和A币/B币,相互炒作,最后和合并因子x相结合,来完成最终的合并价格。炒家们也自负盈亏。

      上面的办法就像是现在的公司“换股合并”。

      本文只是一个引子,我暂时也就想到这些,但币币合并是值得被广泛讨论的。

      第4章 币界强强(弱弱)联合

      币和币,链和链的合并,可以得到明显的好处。

      币和币合并可以将两个小的社区形成一个更大的社区,更可以发挥网络效应。

      很多币本来就是从一个币分裂出来的,比如BTC分裂出一大堆。同一个币的分裂币们,或许可以合并。

      很多小币种都快没人关注了,合并可以整合一下生态。强化一下自己的力量。不过我怀疑,更多的是可以借合并的话题去炒作一番。反正现在的公司合并也是一个非常大的炒作话题,股票都会因此涨的。特别是现在市场上很多链的币的中心化程度非常高,比如项目方控盘达到90%,这种背景下,合并方案是很容易谈妥的。甚至很多链背后可能是一个开发组或团队搞出来的。

      第5章 结束语

      哈,币圈不可能只有分裂没有合并的,未来一定会出现合并币。

      阅读原文

      posted in Tech Chit Chat 技术话题闲聊版
      四
      四爷
    • RE: 张首晟:区块链世界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 经典重读

      华人一大损失,区块链一大损失。

      posted in Tech Chit Chat 技术话题闲聊版
      四
      四爷
    • BTC、BCH和BSV之间最大的区别——这三个都有存在的意义吗?

      原创: 闪电 黄世亮 闪电HSL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9aal2ldajRX5pQCrs6HxA

      第0章 引言

      比特币经过了两次重要分裂,现在变成了三种币,第一种是目前继承了比特币绝大多数遗产的BTC;第二种是BCH;第三种是BSV。

      这三种币的支持者都是互骂傻逼的。到底傻逼在哪里呢?

      第1章 BTC的现状和追求

      BTC现在是继承了比特币绝大多数遗产,包括冠名权和整个生态。是目前共识最大的比特币。BTC成功地维持了1M区块和实现了隔离见证。

      BTC的主要追求是主链做价值存储网络,通过闪电网络来发展支付网络。BTC正在积极发展闪电网络和侧链来实现理想。

      BTC的追求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说,第一个是追求任何普通用户都能运行一个完整节点。BTC的支持者以此为证明自己是去中心化的。

      为了做到普通用户都能运行完整节点,BTC开发者在代码优化上下足了功夫。Bitcoin Core的代码质量是整个加密数字货币里最好的。

      BTC追求的第二个层面是一个主链结算网络和价值存储网络,配上闪电网络来实现广义支付网络来扩展用户,再加上侧链来行驶更复杂的区块链功能。BTC主链+闪电网络,是想构建一个货币体系。而侧链的主要功能是发展更广大的区块链应用,如智能合约类的东西。

      我不评价这些追求是不是正确的,暂时只是罗列我观察到的客观事实。

      第2章 BCH的现状和追求

      BCH继承了少部分比特币遗产,比特币现金的名字也不错,形象logo也继承到了比特币的一部分。BCH的生态也是不错的。

      BCH追求做一个世界货币,和一个链上应用底层平台。BCH正在积极部署主链扩容和发展二层网络来实现理想。

      整个生态主要从两方面努力。第一个方向是做主链扩容、支付体验和功能完善。扩容是保持货币交易手续费确定性很低的保证。提高支付体验,包括普及零确认,预共识,以及可能的缩短区块时间,等,都是朝着更好的支付体验方向进化。主链功能完善包括OP_Return扩容,发代币,添加新操作码这些。

      虽然BCH主链功能的扩展,基于BCH的应用就可以发展起来。最著名的是memo这样的去中心化微博,JoyStream这样的付费下载种子的应用,keyport这种去中心化加密通信等等。

      第二个方向是发展二层网络。基于BCH网络来搭建新的区块链,比如虫洞和Kenoken都是基于BCH的类似以太坊的网络。BCH通过二层网络来承接更复杂的区块链功能,如通知合约。BCH二层网络的竞争方向是和BTC的侧链相竞争。

      第3章 BSV的现状和追求

      BSC现在是刚分裂出来,目前还看不出多少实质性的现状,能看出来的都是基于CSW等人输出的价值观,和BSV发布的路线图。在实际发展上还没有多少东西可供观察的。

      BSV在继承比特币遗产上,是三种币当中最少的,现在各个生态节点还在选择和站队。现在BSV有一个关于遗产的问题一直没有重视,那就是Logo。Logo其实对广大群众的教育作用是非常大的,拿一个龙的图标,基本上是告诉新手BSV是一个和比特币没啥关系的。但BSV生态好像也没有重视这个。除了Logo,BSV的命名,也很不清晰,中文名都不知道该怎么取。

      BSV的理想也是做一个世界货币,做一个链上应用底层平台。BSV的发展思路是更激进的对主链进行扩容,恢复比特币早期版本的协议,对主链进行激进地解除各种代码限制,和扩展二层网络。

      扩容这方面,没什么好说的。和BCH是一样的。

      BSV主张稳定协议,回归比特币早期版本的协议,这是对BSV主链的功能性改造的发展思路。主要理由是CSW认为bitcoin 0.1版本的协议已经足够完善,特别是脚本是图灵完备的,这意味着可以做任何事。但目前能理解这一点的人不多,绝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BSV的一个非常明确的发展思路是解除各种非市场经济的代码限制,诸如脚本opcode数量限制,区块大小限制,防尘交易限制,非标脚本限制,OP_Return空间和数量限制,甚至可能还要包括1M的交易大小限制等。BSV认为只要是能够使用自由市场机制来涌现出来的限制,都从代码人为设定的限制删除。

      这种解除代码上各种限制,是BSV目前能看到的和BTC、BCH区别最大的。BTC是最主张通过代码设定来限制整个系统。比如区块大小一定要限制在1M,以防止区块链过度膨胀导致普通用户无法运行完整节点;比如限制所有的交易格式为标准交易;比如限制OP_Return里的字节大小,以防止往区块链里塞进过多的非币信息。

      BCH则处于中间地段,一方面要解除很多的限制,比如逐步解除区块大小的限制,逐步提高Op_Return容量,另一方面又在加强一些限制,比如10个区块的防重阻。在相信人为设计和市场涌现方面,BTC是最相信人为设计的;BCH是居中;BSV是最激进。我并不知道哪种是最好的。

      发展二层网络方向上,BSV和BCH是一样的。

      第4章 对比

      其实,BTC、BCH和BSV,抛开实现过程,都是希望打货币的文章,做区块链应用。只是实现过程上有区别。

      BTC是依赖于主链和闪电网络来分割货币的储值和支付功能。BCH和BSV都要要在主链上完成货币的所有功能。

      BTC是依赖于侧链来完成搭建区块链应用。而BCH和BSV则是依赖于主链本身和二层网络。

      BCH和BSV主要区别在于对比特币早期协议的信任程度不同,其实两者相重合地地方非常大。

      在相信人为设计和市场涌现方面,BTC是最相信人为设计的;BCH是温和派;BSV是最激进也是最自大的。

      这三种理念和发展思路,我不敢说哪个肯定对,哪个肯定错。持续保持观察吧。

      第5章 结束语

      三个社区好像不是朋友就是敌人,理性派都被打成了骑墙派。

      posted in Tech Chit Chat 技术话题闲聊版
      四
      四爷
    • RE: 【签名】PRESSone上已创建的内容签名有版本概念吗?

      @Evan
      Hash是不能反向还原出内容的,但是作者自己发布的内容的原始版本应该会有链下存储,会知道自己的原始内容。

      读者可以通过对比hash看出是否有修改。

      posted in Questions selected 精华问题
      四
      四爷
    • 去中心化技术简史

      原创: John Backus 蓝狐笔记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2iZWbkoW6wMBveglZ0L9pQ

      前言:去中心化技术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有自己的演化历史。而这个历史对于我们在更大图景下理解去中心化的本质,理解区块链发展都有很好的帮助。从更宏观的角度,我们可以发现,去中心化永远不是目的,它只是人们实现目标的方式。没有必要夸大去中心化,而且历史告诉我们,要谨慎使用去中心化的技术,否则会遭遇法律的挑战,最终适得其反。本文作者是John Backus,文章来源于medium.com,由蓝狐笔记公众号“李熙和”翻译。

      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去中心化技术?我们如何预测什么会成功,什么会关闭,什么会作为现实中无法落地的科学实验而终结?

      之前也提到过,区块链并不是第一股去中心化浪潮,我们可以从研究p2p文件共享的历史中学到很多。通过观察文件共享的去中心化是如何演化的,可以得出一些明显的教训:

      l 当特定的中心化技术遭到否认时,主流去中心化会作为对法律的响应而出现;

      l 去中心化最好谨慎使用,它混淆某种技术,而该技术不可能以中心化系统存在;(译注:中心化系统可能意味着法律上的责任。)

      l 如果你想知道某些东西是否应该去中心化,那么就要寻找非正式的去中心化,以揭示正式系统的需求;

      l 去中心化是更大的法律策略手册的一部分,用以保护特定技术的生存,尤其是技术不受中心机构待见时;

      l 去中心化不在真空中起作用,主流去中心化的系统要求一定程度的活跃以保持系统运行;

      如果回到1997年,我们可以看到mp3的分发是从中心化开始的,而随着时间推移去中心化也在增长,这段历史有助于回答一些困难的问题:

      l 我们应该什么时候构建去中心化技术?

      l 我们如何知道什么应该去中心化?

      l 我们应该如何推理人们将如何使用和支持我们构建的去中心化技术?

      这些问题是如今每个去中心化项目的核心。而答案跟企业家、开源代码贡献者、投资者以及网络活动家都息息相关。

      纯粹的中心化

      人们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共享有版权的文件,但我们将主要介绍共享mp3文件的历史。mp3文件能够在保持良好音质的同时将其大小压缩至原始文件的十二分之一,这让它成为启动音乐革命的催化剂。按1997年的互联网速度,好的压缩方式能够让在线交换音乐变得容易。

      David Weekly于1997年就在他的个人网站上分享mp3文件,他的网站运行在斯坦福大学的服务器上。人们如此喜欢他网站上的免费音乐,以至于斯坦福大学注意到:

      “你的电脑目前占用了整个校园百分之八十的下行流量,我们只是好奇,你到底在干什么?”
      —— David Weekly’s Mp3 Book

      当RIAA询问时,David将网站下线了。还有不少其他网站在RIAA的mp3文件检查的风波中下线了。虽然在当时并不明朗,但是一场长达十年之久的关于共享免费音乐的战争正在酝酿之中。首次战斗所传递的信息很明显:不要托管运行有版权的mp3,否则就等着被起诉。

      中心化的mp3文件分发(法律难题)定义了去中心化运动的前提条件。对加密货币来说,其历史的对应事件应该是电子黄金和自由美元之死(译注:面临中心化的法律难题)。对Tor来说,其对应的应该就是Tor出现之前的互联网了。哪些网站不被允许存在,哪些应该被审查?这里的共同点是法律的限制,它使得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使用网络。

      超链接的铺垫

      人们不断地向中心化的服务器上传有版权的音乐,但是RIAA也不断的将它们关停。

      Mp3的狂热爱好者找到了一个新家:仅含链接的mp3网站。这些网站为用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服务,这是因为RIAA并不能像关停传统中心化服务器那么容易地关停它们。每个mp3文件都寄存在其他人的服务器上;如果第三方的主机被关停了,网站的管理员只需要更新链接并将其删去。网站的操作员为你将链接来源选好,从而降低了其他人的工作量。以非正式的方式,仅含链接的mp3网站将mp3文件链接中心化,而将寄存地址去中心化。

      Mp3board是仅含链接的mp3共享阶段的网络盗版典型代表。在与RIAA打官司时,他们争辩道:

      “如果这种自动化的超链接被裁定为非法的话,那么整个互联网都应该被关停。”MP3Board.com的辩护律师Ira Rothken说道。
      ——RIAA:这种超链接不允许。来自《连线》

      Mp3board对超链接进行的法律辩护也代表了其他p2p技术所抗争的主题:创建一个自动化的系统,而该系统有助于人们从外部来源下载有版权的资料,这是否有过错?

      Mp3board试探了法律字面上的意思,但是对于法庭之外所发生的一切他们做得还不够含蓄。一位RIAA的发言人说得很好:

      “重要的是MP3Board.com对于他们所链接的来源公然盗用版权这一事实是清楚的。他们链接到所谓的“超级盗版MP3”网站。”
      ——RIAA:这种超链接不允许。来自《连线》

      那么科技公司是否能够编写出遵守了法律的字面意思但违背其精神的软件呢?这一策略的明目张胆并没有让它更容易被起诉,像mp3board这样的网站被有意设计为更具有法律防御能力。

      当我们提及去中心化技术时,90年代末期仅含链接的mp3网站并不符合我们今天的想象:它们只是超链接和直接下载。但是,这一从中心化主机到仅含链接网站的转变仍然展示了去中心化的演变历程:当法律指向一个中心化软件并要求它做出用户不想要的改变时,技术人员便将软件拆分,并将司法系统所讨厌的特征模糊化处理。

      纯链接的网站非常有趣,因为它们代表了应对法律关停主机问题的相对简单的解决方案。对加密货币而言,所对应的方案应该是混币,它有助于比特币使用者隐蔽资金来源。面向隐私的VPN服务提供商不存储任何日志,这一现象也说明了人们想要更私密地上网,不想被追踪。匿名购买的域名和主机供应商的现象同样也说明人们在运营网站时也有隐私需求。

      Napster热潮

      虽然纯链接的mp3网站很有用,但人们浪费了大量时间在处理损坏的链接上。Shawn Fanning,Napster的创始人说,正是这些死链接促使他萌生了创办Napster的想法。

      当你打开Napster的时候,它会将你的mp3文件列表与Napster的服务器共享。当人们搜索时,服务器只会显示在线用户的文件。用户电脑中的“我的PC”彼此相连,可以直接下载歌曲。

      Napster将我们在纯链接的mp3网站中见到的问题进行形式化的区分:中心化的文件位置信息,以及去中心化的文件分布。通过去除死链接,以及允许Napster维持巨大的mp3文件存量,这是其他人运行的网站远远无法企及的数量,这种形式化提高了用户体验。

      大多数Napster的下载用户同时也在系统中分享文件,因此Napster的音乐储藏深度和广度会随着用户的增加而增加。Napster不仅避免了死链接,他们对于p2p技术的完美应用意味着Napster可能有能力提供任何特定歌曲的下载。

      音乐产业将Napster告上法庭,关停其服务,并使公司破产。次级责任法律意味着Napster要对在他们平台上发生的任何版权侵权行为负责。对于次级责任的试探在当时包含以下四个问题:

      1. Napster有能力监督和制止侵权行为吗?
      2. Napster是否通过侵权行为获利?
      3. Napster是否对侵权行为知情?
      4. 如果Napster意识到侵权行为,他们是否故意助长这种行为?

      在诉讼期间,法官告诉Napster关停它们的服务,如果他们无法阻止用户在平台上的侵权行为的话。Napster添加了一个过滤器,以避免过早死亡。但这又证明了他们可以在诉讼前阻止侵权,而它没有选择这么做。内部文件也让Napster难受,其中一个是说用户的增长会带来未来的收益。单独的内部电子邮件很清楚说明Napster意识到侵权行为:

      “例如,由联合创始人Sean Parker撰写的文件提到有必要忽视用户的真实姓名和IP地址,“既然他们在交换盗版音乐”...同一文件也提到:在与RIAA的讨价还价时,Napster将会从如下的事实中受益:这个事实是“我们不仅可以提供盗版音乐,还可以推动需求。””
      ——A&M Records,INC.v.Napter,Inc

      法院裁定Napster通过“专有软件、搜索引擎、服务器以及用户计算机之间建立连机的方式”促进了侵权的行为。

      每个都是至关重要的:

      l 过滤搜索的能力

      l 生成文件共享软件的利润动机

      l 了解公司高管的侵权行为

      l 促进侵权

      这些就是引导去中心化以及决定文件共享技术最终赢家的标准。(译注:也就是说,未来的参与者必须要解决以上四个问题才能胜出。)

      Napster对于纯链接mp3网站的继承引入了一个之后在去中心化的演化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循环。当司法系统有效的关掉中心化的解决方案时,非正式的迂回解决方案便会出现,并且通常这些非正式的过程会最终被开发成产品,并集成进协议中。

      这是去中心化的循环:中心化→绕过法律→协议。重复。文件共享:

      寄存mp3文件的网站→仅含链接的网站→Napster
      Napster服务器→OpenNap→Kazaa混合网络
      过于巨大无法杀死的Torrent追踪器→备用多重追踪器支持→DHT

      如果仅含链接的mp3网站为Napster做了铺垫,那么coin tumbling看起来就是为像Monero和Zcash这样的隐私货币的出现做铺垫。面向隐私的VPN证明了人们对诸如Tor的通用化解决方案有需求。

      匿名运营的网站可能会对由Tor隐藏的服务发展有所帮助。在一个强大的解决方案诞生之前,主流的去中心化技术通常需要有一群人通过不断努力以获得相同的线上功能。

      试着走得更远:OpenNap和Napigator

      开源开发者们于1999年对Napster的协议进行逆向工程,并创造了“OpenNap”。有了OpenNap,任何人都可以运行他们自己的Napste服务器以实现与其他人的连接。如果仅含链接的mp3网站是非正式化的去中心化文件分发,那么OpenNap就是非正式化的去中心化文件搜索。

      在音乐产业消灭Napster时,很多人都转而使用OpenNap和“Napigator”。Napigator在你的电脑上运行,并且让你来选择该使用那个OpenNap服务器;当你选择了一个服务器之后,它就会更改你的Napster客户端,在之后一直使用该服务器。如果你想要运行自己的OpenNap服务器,你可以部署OpenNap软件并且向Napigator服务器的IP地址发送邮件。Napigator内手动存着一个OpenNap服务器的中心化名单。

      OpenNap十分短命。RIAA刚刚埋葬完Napster时,他们就开始着手关停受欢迎的OpenNap服务器,用户数量在短短六个月内下降了百分之八十。

      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去中心化:Kazaa

      Kazaa成为众多流行的下一代Napster替代品之一

      下一代的文件共享协议是对法律字面意思进行仔细揣摩的基础上构建的。由于Napster能够过滤自己的中心化搜索(并因此被定罪),Kazaa将搜索也去中心化了。

      Kazaa的协议(“FastTrack”)有一个“混合架构”。大致上,这意味着网络中的某些机器会比其他的机器更重要,这些机器就像服务器一样。如果用户的计算机具有高速的网络连接和足够的存储空间,则会被自动提升为“超级节点。”

      而众多的Kazaa使用者们会连接到这些超级节点。这些超级节点会追踪每个用户共享的文件,处理他们的搜索请求,以及其他工作。一个超级节点也和其他的超级节点保持着连接,所以搜索请求会在不同的超级节点之间被快速的检查。

      通过允许任何人在搜索服务器上操作,OpenNap分散了中心化搜索的责任,这种方式就像仅含mp3链接网站通过将含有版权的mp3文件分布式存储来分散责任一样。而正如Napster将仅含mp3链接的网站所采用的迂回方案正式化一样,Kazaa的协议将我们从OpenNap和Napigator中看到的迂回方法也进一步地正式化。

      在Napster死掉以后,很多流行的文件共享应用都使用了混合架构,其中包含Limewire,Kazaa,eDonkey等等。这一波去中心化的潮流难以被起诉,基于Kazaa协议建立的公司最终在美国最高法院上成为了合法的先例。不过Kazaa自己则在澳大利亚法庭被毙掉,法庭裁定Kazaa可以在客户端安装过滤器但选择了不这么做:

      “即使不存在所谓中央服务器,被告方依然可以采用其他的措施,但这些本可以用来防止客户的版权被Kazaa用户侵犯的措施却并未被使用”
      ——Universal Music Australia v Sharman License Holdings at 236

      美国法庭对Limewire作出了一份相似的裁决,它指出:他们本可以加上客户端版权过滤器但却默认禁用,要求用户在首选项面板中打开它:

      “在2006年5月,LimeWire实现了一个可选的,基于哈希的内容过滤器。基于哈希的过滤器可以识别电子文件是否含有版权的内容,并阻止用户下载。然而,LimeWire对哈希过滤器的默认设置是关闭,这意味着LimeWire完全有能力把这个选项设定为打开,并对用户电脑上的文件传输记录施加影响。LimeWire本可以把哈希过滤器变为强制选项,或默认打开,从而使用户的文件分享活动受到过滤过程的影响,除非用户断然停止过滤器。”
      ——Arista Records LLC v. Lime Group LLC

      为了起诉Kazaa这一代的应用,最高法院裁定:如果文件共享公司“引导”侵权行为,它们会被裁定为有法律责任。比如,如果一家公司想针对前Napster用户做广告,称他们可以使用公司的软件下载受版权保护的音乐,那么这就可以作为法庭证据,起诉该公司试图从侵犯版权行为中获利。

      随着“诱导”的二级法律责任的引入,大量的文件共享公司被杀死,包括Limewire和eDonkey。

      新规定很清楚:

      l 如果有人能够使用你的软件搜到受版权保护的内容,好莱坞有权要求你安装版权过滤器;

      l 如果有公司将它们的文件共享产品作为侵犯版权的工具进行宣扬推广,则该公司会被起诉对它们的去中心化协议中发生的任何侵权行为负有法律责任。

      再次重申,这些规则强有力地推动了去中心化的演化。之前,我们看到的去中心化文件共享协议都以Napster的规则为模板。到Kazaa死掉时,可以看到成百上千家文件共享公司已经以不同的设计方案在市场中存在。而下一波去中心化浪潮取决于在最高法院的诱导规则裁决后幸存下来的公司,而不是新诞生的公司。

      BitTorrent:持续之路

      和其它文件共享公司不同,BitTorrent公司及其创始人谴责侵权行为。

      BitTorrent的创始人,Bram Cohen,看起来只对不侵犯版权的用途有兴趣,并发表了关于侵犯版权的一切正确言辞——他如此坚持,让人只能认为他是真诚的。
      ——BitTorrent: The Next Main Event (2005)

      BitTorrent是合法的技术创新。当许多人在同一时间下载文件的时候,中心化的解决方案会变得缓慢,但BitTorrent却反而会更快。Twitter和Facebook也因为它的优点,使用了该技术。

      不像Kazaa和eDonkey,BitTorrent的协议从一开始就是免费和开源的。成百上千的BitTorrent客户从世界的各个角落出现,从独立的公司到开源社区都有。

      关键的是,BitTorrent协议和搜索内容无关,这意味着BitTorrent客户端只是用于快速下载而不是用于侵权的搜索器。BitTorrent协议将文件发现部分外包给像Pirate Bay这样的Torrent搜索引擎,Pirate Bay托管了任何人都可以下载的Torrent文件,然后在另一个单独的客户端中打开。

      2005年左右,BitTorrent取代Kazaa成为p2p文件共享的顶级协议。BitTorrent文件一开始十分简单,指定torrent会下载哪些文件,如何将这些文件拆分为更小的碎片,以及客户端应连接到的单个BitTorrent追踪器,以便找到正在上传和下载相同数据的人。

      好莱坞从未向之前追查Napster,LimeWire,Kazaa等公司一样追查BitTorrent公司。BitTorrent公司仅仅只是创造了协议,然后分发了自己的客户端,并运行了内容搜索引擎。客户端当然没有搜索功能,并且BitTorrent官方搜索引擎尊重版权并且会删除侵权的文件。而且,很难说BitTorrent是为了盈利而创建的,因为Bram Cohen将协议完全开源,并免费赠送客户端。

      “我想要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Bram说。并且,一旦他完成了一个项目,他就会马上转向新的项目;想让他用自己的项目成果创办一家公司简直是不可能的。
      ——Torrential Reign from Fortune(2005)

      Kazaa倒闭后,公众的注意力都转向了BitTorrent,公共政策专家认为BitTorrent也许能够赢得最终胜利。

      BitTorrent是一次尝试...它的创始人Bram Cohen似乎只对不侵权的用途感兴趣——并且非常执着地强调着这一点,以至于人们只能相信他是真诚的...BitTorrent看起来像是一个十分明确的例子:有双重用途的技术应该通过最高法院的诱导法案测试。
      ——BitTorrent: The Next Main Event(2005)

      司法的注意力便从协议创造者转移到了torrent搜索引擎和追踪器上。当好莱坞以诉讼威胁时,上百家Torrent网站都被迫下线。就像司法系统对上一代的文件共享协议提起法律诉讼使得BitTorrent崭露头角一样,针对BitTorrent网站的法律诉讼也揭示了哪些团队的信念最坚定。虽然有上百个网站倒下了,但是Demonoid,isoHunt,以及Pirate Bay成功的存活了超过十年之久。Pirate Bay甚至今天还在运行着。

      针对BitTorrent生态系统的法律诉讼也向我们展示了BitTorrent协议是如何演化的。像Pirate Bay这样的网站也经历了自己的内部技术变革,根据司法系统要求不断改进运作模式。

      今天的BitTorrent

      当庞大的BitTorrent网站被关停时,它会伤害社区。在早期,只要你从海盗湾下载了一个torrent文件,你的客户端就会只和海盗湾的torrent追踪器连接。如果他们的服务器下线了,那么所有关于文件的元数据(标题,哈希,文件名)都会离线,并且torrent客户端将不再知道如何寻找其他具有相同torrent信息的对等体。

      BitTorrent生态系统的每个阻塞点都被改变,免得引起司法系统的注意。完全的去中心化从来就不是目标;相反,真正重要的是技术的改变使法律难以对网络造成更多损伤。

      BitTorrent文件增加了“Multitracker”支持,海盗湾也停止运行自己的torrent追踪器;今天,如果从海盗湾下载torrent,你会注意到追踪器是由第三方运行的,这些第三方看起来往往是注重隐私的非盈利组织。

      这一变化包含了很多法律弹性。即使这些追踪器并不需要太多努力来被单独突袭或移除,但每个torrent中有仍有五个。如果执法部门想要通过关闭torrent追踪器来阻止侵权行为,那么他们仍然必须立即执行五次关停来确保torrent下线。这些追踪器并不容易被关停!比如,Coppersurfer.tk是一家荷兰的非盈利机构,非盈利性质使得他们更难被起诉,因为他们运行这些追踪器只是出于好意,事实上他们还得自己掏钱:

      Coppersurfer的经营者不认为一个连网站都没有的非盈利服务能被认为是电商
      ——Top Torrent Tracker Knocked Offline Over “Infringing Hashes”

      通过使用第三方追踪器,海盗湾在法庭上也更有底气了,因为法院无法声称海盗湾在帮助用户寻找其他对等用户进行下载。

      后来,海盗湾更是从托管torrent文件切换到只提供“磁力链接”。磁力链接基本上是一个简单的标识符。torrent客户端可以用它来发现剩余信息,如标题、文件或者torrent文件中的其内容。这一改变让关停海盗湾的价值也随之降低,因为torrent文件的元数据现在完全去中心化了。

      磁力链接是迈向去中心化的一大步,它使用了“分布式哈希表(DHT)”(torrent客户端使用的系统用来从磁力标识符中解析torrent文件信息)和“对等交换(PEX)”(允许客户端发现其他分享相同种子文件的对等用户)。这对海盗湾的创始人来说是个重要的里程碑。

      分布式哈希表(与PEX结合使用)可以在没有中心化服务的情况下高效地找到对等下载方。如果你运行uTorrent,你可能已经注意到在你的Torrent文件的追踪器那一栏,对等交换(PEX)那一行经常报告有很多人在分享这些文件,通常比你的追踪器数量要多!而这一切都是在没有任何中心化服务下进行的!我们认为这就是未来。它为用户提供了更快更稳定的服务,因为它不需要依赖任何中心化的设施。
      ——Worlds most resilient tracking from The Pirate Bay Blog

      海盗湾的Torrent也包括中心化的追踪器,但这是为了让下载速度更快。BitTorrent追踪器不再是失败的中心化节点,他们是去中心化的设施,并在这之上出于方便的考虑,加了一层中心化。

      海盗湾的创始人很疯狂。他们花了超过十年的时间利用技术手段和国际法之间的差异使他们的搜索引擎保持生存。他们在2012年分享了他们服务器部署方面的信息:

      “海盗湾当前被部署在两个国家,如果一个云端服务供应商中断了我们的服务,我们只需要从另一家供应商那里购买新的虚拟服务器。负载平衡器和传输路由器仍由海盗湾控制和运作,这让我们能够隐匿云端服务商的位置。而服务提供商根本不知道他们在为海盗湾提供服务。最糟糕的情况是海盗湾同时失去了负载平衡器和传输路由器。所有的重要数据都会在外部虚拟机上备份,并且这些数据能够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云托管服务商的服务器上重新安装。而他们也得动作迅速,如果服务器与负载平衡器失联超过八小时他们就会自动关闭。当服务器被再次启动时,只有知道加密密码的人才有权限访问。”
      ——Pirate Bay Moves to The Cloud, Becomes Raid-Proof by TorrentFreak

      基本上,即使暂时关停海盗湾,执法部门需要同时突袭分布在两个不同国家的云计算公司。为了能在实质上夺取有数据的服务器,他们也会在第三个国家进行合法的突袭,而这些只有通过前两次突袭才能得知第三次的目标在哪里。如果任何前两次突袭中的机器下线了,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服务器也会关闭,这样就算被抓到了也没用。

      另外,海盗湾还归档了他们所有的Torrent(任何人都能下载这些文件)。如果经过精心策划的突袭发生了,并成功抓到了所有的海盗湾服务器同时也将备份都删除了,公众依然能恢复所有过去一年内的Torrent种子。

      海盗湾还解决了常规的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级别的屏蔽以及域名被撤销的问题。如果你搜索“pirate bay proxy”,你就能发现很多网站都列出了能够登录海盗湾的域名,这些域名能绕过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的屏蔽以及被屏蔽的常规域名(thepiratebay.org)

      BitTorrent公司通过将搜索引擎交给像海盗湾这样的组织来处理逃过了法律的诉讼。而正是这些司法行动反过来促进了BitTorrent协议和海盗湾隐私技术的不断进化。

      从中心化的mp3分发到现代的BitTorrent生态系统,这样的路径是案例研究,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去中心化运动。Napster在其顶峰时期有八千万用户。在2007年,BitTorret约占全球大约百分之六十的网络流量。从1997年到2007年,用户总是涌向用户体验最好的服务,而相较之下,去中心化程度只是到刚好够用的程度就行。

      紧跟法律的步伐

      Napster并没有真正重视法律,但看起来Kazaa和BitTorrent确实对法律有足够的重视。后两者都远离让Napster倒闭的中心化内容搜索引擎。Kazaa和其他很多人都认为以他们的去中心化搜索为证据,他们能证明自己无法主动审查内容搜索和文件传输。BitTorrent则更加极端,可以让任何人都能运行文件搜索。你甚至能够想象他们的辩词:“我们的文件搜索是完全合法的,非法的是海盗湾!”

      当BitTorrent公司把烫手的山芋扔给了Torrent搜索引擎从而获得了喘息机会后,社区再次让协议进化。单种子多个追踪器、分布式哈希表,对等交换等功能的引入都可看作是对关停中心化搜索引擎和追踪器的有效应对措施。

      如果我们跟随BitTorrent之外的法律诉讼足迹,并进入海盗湾的历史,我们能进一步注意到这些非正式的去中心化,比如thepiratebayproxylist.net和海盗湾服务器的隐私架构,这些设计旨在应对服务器被突袭检查。

      成功的去中心化的历史可以被总结为:“我们不被允许做X,但是我敢打赌,如果我们做Y,我们会侥幸逃脱。”

      Rebecca Giblin完美地描述了这一现象:

      “在物理世界的假设和P2P软件开发的真实现状之间存在鸿沟...(物理世界和软件世界的分裂)...鸿沟出现的原因是人们没有注意到软件代码和软件开发与其物理世界前辈之间的不同特征,传统或物理世界的假设并不总在软件开发领域成立。因此在那些真正理解两者区别的人面前,法律一直被利用,而且并不一定被用于有益的目的。”
      ——Code Wars: 10 Years of P2P Software Litigation by Rebecca Giblin

      版权法基于一系列案例,这些案例可以被概括为:“企业所有者可以合理监督和监控他们自己的财产是否受到了侵权行为的危害”。但是当财产不被任何人拥有时,法律便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而这正是Kazaa利用的漏洞。最高法院设定了先例,这个先例假设:要创造和销售可能侵犯版权的产品会花费大量的资金。基于这些,法庭还假设,大规模侵犯版权的工具只有在有盈利目的时才会被创造出来。

      几十年的版权法都建立在“像Bram Cohen这样的人不存在”的假设之上。Bram建立了一个可被用来进行大规模侵权行为的协议,而主要成本是他的时间和精力。他甚至不想创建一个公司,而是直接把协议免费送给了所有人。Kazaa协议中的去中心化搜索违反了这一假设:“某些人会干涉和阻止侵权”,而那些基于Kazaa协议建立的公司可以利用这一点,一路胜诉至高等法院。

      如果我们看看其他成功的去中心化技术,我们也会发现类似的模式。美国政府通过各种反洗钱要求和诉讼,干掉了电子黄金(一种中心化数字货币)。在“自由美元”(一种私营的中心化发行的实体货币)获得一定人气之后,美国印钞厂和司法部将其杀死。于是,比特币挖矿将货币发行和交易过程全都去中心化,政府便无法在处理交易时直接实施反洗钱控制,也不能关闭系统本身。

      非正式的去中心化预示着正式协议的诞生

      在音乐共享的早期阶段中,出现了非正式和手工流程,这些都预示着后来会出现自动化的技术创新。

      当音乐爱好者意识到他们不能在网站上直接存放音乐时,仅含链接的网站便出现了。当Napster的中心化服务器被关停时,很多人开始运行替代的中心化服务器。超链接音乐博客和OpenNap/Napigator绕开法律,而之后Napster以及Kazaa也用相同的方式绕开法律。

      我们看到,去中心化的每个成功阶段都代表着以最小程度的去中心化以使系统生存下去。

      l “我们不被允许直接存放mp3文件?那让其他人存,我们放个链接就行。”
      l “好莱坞关停Napster的服务器?那么,如果任何人都能运行服务器呢?”

      从某种角度,非正式阶段看起来似乎是人们都能想出来的最懒的解决方案。如果我们能让其他人存然后我们只须更新链接,为什么还要去研究困难得多的去中心化存储呢?如果我们能直接让个人运行服务器,并让用户选择谁来运行,那为什么还要去研究至今仍是分布式计算领域未解难题的去中心化模糊搜索呢?

      事实上,这些看起来懒惰的迂回策略为后来成功的协议做了铺垫,这一事实向我们展示了去中心化的演变历程:中心化托管→Napster→Kazaa→BitTorrent。用法律上可行的去中心化程度最小的方案来维持系统的运行。它们能够奏效的原因是:去中心化不是产品,而是一种生存的手段。

      很多人在去中心化和匿名方面走得更远,但是这些并不是必须的,因为它们只是对一小部分极度注重隐私的人群来说才是重要的。如果不是为了生存,去中心化是一个弱点,而不是力量。

      在很多方面,2005年的BitTorrent比Kazaa更加中心化,但是由于前者去中心化了文件传输并将内容搜索外包,这使得它比Kazaa更具弹性,Kazaa在协议层面进行去中心化搜索。

      让司法行动失去动机

      为了与“文件托管”和“内容搜索”这样的概念脱离关系,文件共享公司开发去中心化技术,但是与法律假设进行战略性周旋只是技术扮演的众多角色之一。在每个torrent文件中支持多个追踪器也只是最弱形式的去中心化。相比强行运用这些技术,我们也许应该将其看作为保持torrent在线的一种策略。

      即使没有分布式哈希表,让每个torrent中都有五个追踪器,有很多冗余,这足以保证海盗湾的下载保持在线状态。Rebecca Giblin认为,大量的BitTorrent开源客户端就是为什么好莱坞没有像之前对Kazaa那样对BitTorrent进行封杀的原因。

      海盗湾为保证BitTorrent搜索引擎的可用付出了很多,包括采用磁力链接这样的去中心化技术。那我们如何解释他们不自己运行追踪器而是依靠多家由非盈利机构运行的追踪器这一选择呢?还有他们将服务器拆分为几部分并分布于不同国家呢?这些都不算是真正的去中心化,而只是他们对技术的巧妙运用,这也让海盗湾在法律面前更具弹性。

      行动主义:去中心化的关键

      Bram Cohen将BitTorrent协议免费赠送给所有人。但他也不是非得这么做,Kazaa就非常成功地掌握了他们去中心化协议的所有权。海盗湾的创始人为了让他们的产品在线,历经困难险阻,他们甚至由此入狱。然而,不知为什么,即使被互联网服务商级别的封锁,它们今天依然在运行。

      去中心化和其他技术伎俩有助于保持技术持久在线,而如果它们是中心化的,则它们不会持久。但,这并不代表它们能够完全解决问题。

      相反,去中心化技术依赖一批行动主义者们来实现技术上的愿景。Bram通过开源他的协议来发挥这一作用,这限制了他从协议中获利的能力,同时也创造了即使干掉他的客户端也无法停止BitTorrent使用的场景,这一切意义深远。

      而海盗湾则是更突出的行动主义的例子,他们和Piratbyrån的反版权使命密切相关。确实,除了海盗湾,还存在私人的torrent追踪器和其他公开选择,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人做到了像海盗湾这样无论其成本如何依然保持他们的服务的连续性和弹性。

      去中心化技术并不能无视法律,肆意妄为。去中心化只是一种分散和降低风险的策略,对那些负责运行系统中最敏感部分的行动主义者们来说更是如此。我们看到Tor也是一样,在Tor中参与系统的风险集中在退出节点,而这可能引起不受欢迎的法律关注。如果没有行动主义,那些漂亮的去中心化技术将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被使用。

      更大的图景

      围绕区块链的炒作吸引了大量的人参与到更大规模的去中心化运动中来。但是国家安全局和Facebook使得线上隐私安全变成一个热门的话题,激励对区块链感兴趣的人们依然致力于推动复杂的加密生态和去中心化的技术,这些试图帮忙我们收回似乎失去的权利。

      从文件分享的历史看,纯技术上的去中心化似乎只是更大蓝图的一个工具。真正重要的是创造每个人都能相对使用的技术。去中心化帮助其他技术利用法律条文解释的漏洞以逃过法律的执行。

      去中心化的姊妹还有:

      l 利用各国法律差异的技巧。海盗湾在瑞典是有原因的。
      l 企业结构和技术责任的分离。以非盈利组织的身份运行纯torrent追踪器意味着它们更难被干掉,因为法律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通过侵权牟利的罪犯身上。
      l 开源是广泛复制和改进去中心化技术的手段。BitTorrent社区通常提出改进方案并公开讨论。开源的BitTorrent客户端意味着关停BitTorrent公司并不会真正对BitTorrent的技术采用有什么实质的影响。
      l 对技术的创造性运用也会让司法系统变得不那么有效。海盗湾将其服务器分散在多个国家,从而让突击检查变得没那么有效。

      不论你是在建立一家区块链公司,还是创建去中心化协议,你都能从这段历史的宏观角度上学到一些东西。问问你自己,在中心化系统中人们受到了哪些不合理的限制?如果你够仔细,也许能够发现人们今天正在用非正式策略来绕过规则,而正是这些策略可能被纳入到未来的正式协议中。

      去中心化可能是一件强有力的武器,但如果不与法律战略相匹配,它不仅很难部署,且可能适得其反。除非你的目标模糊不清,否则过度使用去中心化并非良策。最流行的文件共享应用程序从来都不是最去中心化的。只依靠去中心化是不够的,从长远看,愿意承担巨大风险的行动者似乎是必不可少的。

      posted in Tech Chit Chat 技术话题闲聊版
      四
      四爷
    • 区块链治理的三个分支

      原创: Nate Maddrey 蓝狐笔记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7MS3OPQmEuHC66siEN-Kng

      前言:区块链治理是非常热门的话题,很多人主要着眼于区块链的技术,不过区块链最顶层的设计其实是治理架构,其涉及到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各种知识。本文作者是Nate Maddrey(Digital Asset Research 机构的分析师),他很浅显地阐述了什么是区块链治理,以及区块链治理的三个分支。本文来源于medium.com,由蓝狐笔记公众号“朱古力超人”翻译。

      什么是区块链治理?

      每个国家或者城市都有自己的一套治理系统来创建、更新和执行法律。区块链也都有自己的治理系统,不一样的是在区块链中代码即法律。

      0_1543708791339_87e72730-849b-4bd4-a214-f7507b104fc9-image.png

      区块链中不需要规定什么情况下才能发动战争(至少现在还没有),但确实需要一个标准化的流程规定如何更新代码库、管理初始资金和设定长期规划。

      代码更新通常是为了提高系统安全性(比如比特币的Segwit),或者提高可扩展性(参考以太坊的Casper),而这些代码变化可能是有争议的。区块链还需要一个管理资金的流程,确定如何激励维护工作和协议更新。总的来说,这些流程的制定都属于区块链治理的范畴。

      现代西方民主政府通常有三个分支:立法(Legislative)、司法(Judicial)和行政(Executive)机构。区块链没有正式的政府部门,但也有相当于三个分支的组织。

      需要注意的是:传统政府部门与区块链治理组织之间存在许多差异。以下类比仅在某些方面适用,更多是为了类比描述区块链的基本治理结构。

      区块链三个分支是什么

      0_1543708915280_e02ea693-e863-4d1e-a7ef-c523b5b40ee1-image.png

      1.核心开发者

      每个区块链都有一个核心软件存储库,用于保存其协议主要实现的代码。例如,以太坊的核心存储库是Go-Ethereum,而比特币则是Bitcoin Core。 这些软件存储库由核心开发人员团队密切管理,他们拥有向存储库添加或删除代码的流程。

      例如,以太坊的流程如下:

      · 拥有GitHub帐户的任何人都可以提交以太坊改进提案(EIP),以进行代码更新。

      · EIP之后会在GitHub上被非正式地讨论和审查。

      · 如果一项EIP在技术上可行,它可以在以太坊两周一次的开发者会议(All Devs)上被提出,参会者由以太坊的50-100核心开发人员组成

      · 如果所有核心开发人员一致同意添加该EIP,则该EIP被添加到代码库中。

      核心开发人员就像立法部门:他们有能力创建代码并将其添加到核心存储库,但他们没有能力将其付诸实施。相反,全节点具有这种能力。

      2. 全节点

      全节点是区块链的主干。全节点是运行完整区块链软件(如Bitcoin Core,Geth等)的任何计算机。所有全节点都包含区块链的完整分布式账本以及运行P2P协议的路由软件。

      矿工指的就是运行专业挖矿软件的一部分全节点,但也有一些全节点不运行挖矿软件。要使代码更改生效,节点需要单独更新其软件使其包含更新的代码。 这可以通过软分叉,一种向后兼容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分叉实现,硬分叉与旧版本的软件不兼容。

      0_1543709132238_d82c56b1-1598-40d8-a3c5-3670efb5ea25-image.png

      分叉可以达成一致或存在争议(或两者兼而有之)。大多数分叉都是经由网络一致通过的。例如,Bitcoin中的SegWit分叉最终由比特币全节点一致同意,这意味着整个网络会更新到软件的最新版本。

      但也有一些分叉存在争议,比如DAO事件之后形成的ETC(以太坊经典)。有争议的分叉旨在反对核心开发者并创造一种新的加密货币。分叉的目的是让尽可能多的节点更新代码,但最终的决定权在各个节点手中。

      全节点就像区块链的司法部门。虽然立法部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制定尽可能多的法律,但司法部门如果发现这些法律是非法的,可以选择不执行这些法律。同样,核心开发人员可以编写代码,但除非全节点运行软件来实现代码,否则代码毫无意义。

      3. 基金会

      大多数区块链都有一个“基金会”或组织来管理其资金并给核心开发人员发放津贴(一些区块链由有限责任公司或其他类型的组织管理,为了方便,以下简化为“基金会”这种组织)。

      例如,以太坊基金会是一个支持以太坊发展的非营利组织。它目前持有663,046枚ETH(189,000,000美元),由Vitalik Buterin领导。但是并非所有基金会都是非营利性的。Ripple由营利性公司瑞波实验室(Ripple Labs)管理。

      基金会/组织通常负责为区块链的持续开发提供资金,并指导整体方向和制定发展蓝图。虽然基金会/组织可以影响路线图,但他们无法执行,执行取决于编写实际代码的核心开发人员。

      区块链基金会通常有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类似国家总统。Vitalik Buterin是以太坊的创始人,尽管他没有能力单独在网络上添加代码到核心存储库或强制分叉,但是在社区中有很大的影响力。有的基金会可以直接控制任命核心开发人员,尽管很多项目是开源的。

      三者间的相互制衡

      0_1543709379750_b3241d44-e18e-4298-a297-4ddf20c12050-image.png

      区块链治理是核心开发人员、全节点和基金会之间相互制约平衡的过程。软件开发人员可以发布新代码,但除非全节点实现这些更改,否则更改将不会生效。

      全节点依赖于软件开发人员来构建和发布改进协议所需的更新,但如果他们不同意核心开发人员的决策,他们可以创建一个有争议的硬分叉。

      基金会可以通过决定哪些核心开发人员来支持并影响路线图和协议的总体方向,但如果没有核心开发人员和完整节点的支持,它就无法实现愿景。

      0_1543709426346_d32276ca-8c0f-4692-b9b7-8e11c31c41a8-image.png

      还有一个分支对区块链治理施加影响:代币持有者。尽管代币持有者通常不直接影响更新区块链的过程,但他们可以通过选择是否使用加密货币而造成间接影响。

      例如,如果核心开发者和全节点都同意,而绝大部分代币持有者不想接受这次更改,那么代币持有者可能会集体抛售代币并使整个系统陷入混乱。“人民”通常被认为是治理的第四个分支。同样,代币持有者可被视为区块链治理的第四个分支。

      posted in Tech Chit Chat 技术话题闲聊版
      四
      四爷